Copyright@2006-2020 光大教育版權所有
|
粵公網安備 44011602000458號
“治學三境”,淺析精準化教學(教師篇)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人間詞話》王國維
近代大儒王國維先生在他的著作《人間詞話》中引用宋詞中的三段經典詞句來詮釋了他對于“立、守、得”的人生思考,并以此提出了著名的“治學三境界”。第一境界——做學問成就大事的人要通過反復思考,擁有執著的追求,確立人生目標,這是“立”;堅守本心,孜孜不倦的為了目標奮斗,遇到困難挫折也不輕言放棄,這是“守”,即第二境界;經過不懈努力,量變引起質變,從而終有所收獲,這是“得”,也是第三境界。
曾任北京大學文科教授的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中關于治學的理解,隨著廣泛傳播,逐漸成為了其對人生的一種詮釋,這種詮釋適用于生活、事業、愛情等各方面。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關于“立、守、得”三個境界的探尋,其責任更為重大,影響也更為深遠。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傳授知識,教書育人,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這是每一位教師的畢生追求與奉獻,也是教師的“立”與“得”。“乘眾人之智,則無不任也”。在“立”與“得”之間,教師教學這個“守”的過程中,“精準化教學”是“眾人之智”的充分體現。
光大教育“精準化教學解決方案”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動態采集教與學過程中的考試、課堂、作業、小測等數據,通過對數據的對比分析與跟蹤評價,助力教師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個性化學習,逐步實現教學從模糊走向精準,助推學校提升教學水平,配合區域實現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于教師而言,“精準化教學”覆蓋“備、教、練、考、評、管”教學全流程,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形成數據閉環,構建完整數據流,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將教學各個環節看似獨立的數據智能結合,助力教師全面掌握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并從細節處進行教學優化,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在線備課”方便教師在校本資源庫以及第三方優質學科資源庫中獲取所需教學資源,隨時隨地進行備課。“集體備課”以及“微課錄制”充分發揮教研優勢,將備課變得多樣化、簡單化。
光大教育“精準化教學解決方案”旨在結合區域實際,構建精準教學平臺,同步配套立體多維的精準教學和個性化學習服務,實現平臺、終端、資源、服務一體化。精準化教學方案將從區域、學校、課堂、教師四個層面構建智慧教育新生態,提升教育質量。
王國維先生在《文學小言》一文中,把這“三種境界”說成“三種之階級”,并說:“未有不閱第一第二階級而能遽躋第三階級者,文學亦然,此有文學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養也。”王國維先生明確指出,關于治學的三個境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必須腳踏實地的追求與努力,才能終有所獲。
教師教學是一個漫長而反復的過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教師在講臺上向學生們傳授著知識,為教書育人而躬身踐行。每一位教師就像一顆參天大樹,扎根土壤。他們的知識成為了養分,去供給每一個枝條上的嫩芽,助其成長。在這成長之路上,“精準化教學”為每一顆大樹提供無微不至的呵護,愿每一顆大樹都能結出知識之花,文明之果,愿每一顆大樹都能“桃李滿天下”!